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关键环节与重要载体,其中主要的运输方式涵盖国际快递、国际空运、国际海运、国际铁路运输、国际公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以及集装箱运输这 7 大类。每种运输方式均有其独特的优劣之处,深入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在国际物流运输中做出精准抉择。 ## 一、选择国际物流运输方式的考量因素 ### (一)产品因素 首先需对运输的货物进行剖析。依据产品的类型、重量等特性来挑选物流运输方式,同时要考量产品是否危险、易腐烂或难以处理等情况。这些信息对于在预算范围内选定适配产品的运输途径至关重要。 ### (二)地点因素 接着要考量两个地点,即货物的出发地与最终目的地。发货地的位置是跟踪里程的起始点,极为关键。若涉及跨境运输,还需关注是否需要特殊清关以及货物将跨越哪些自然边界。尽管某种运输方式可能对产品而言是最优选择,但倘若无法便捷使用,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与耗时延长。运输目的地也是重点考量因素之一,需计算总运输距离,并将所有停靠点与检查点纳入考虑范畴。 ### (三)收货方因素 明确是运送给个人还是企业,这将有助于判断哪种速度或运输方法更为适宜。 ### (四)物流时效因素 在抉择国际物流时,物流时效性不容忽视。并非物流越快越好,因为速度越快,通常关税越高,两者相互关联。若买卖双方期望物流时效稳定且价格低廉,那么在保证物流时间的前提下,物流价格会相对较低。在旺季时,由于出口货物数量剧增,物流可能出现入库等问题,因此需要预备旺季入库的物流渠道,以应对旺季物流风险。 ## 二、国际物流 7 大运输方式的比较 ### (一)国际快递 国际快递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地区及国家之间开展的物流业务,主要用于传递快件、文件等,需通过国家边境口岸与海关检测。其优势显著,时效极为迅速,可送达众多国家,查询网站信息更新及时,遇到问题响应敏捷。海关检测能力出色,对货物的保全保障性高,例如在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进出口空运业务中,涵盖报关、报检、保险、货物包装、仓储、门到门服务、货物跟踪业务以及“海 - 空”联运等服务。然而,其缺点是价格偏高,需考虑产品体积重,对托运物品的限制较为严格。国际快递运输除了 DHL、UPS、FedEx 等商业快递外,还包括邮局承运的邮包运输方式。邮包运输是一种简便的运输形式,各国邮政部门依据协定和合约传递邮件包裹,形成国际邮包运输网。因其具有国际多式联运与“门到门”运输的特性,且手续简便、费用不高,成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运输方式之一。 ### (二)国际空运 航空运输可覆盖世界大部分地区,非常契合需要快速长途运输的货物需求。相较于铁路和船舶货运,其运输范围更为广泛,全球范围内众多机场和起降跑道的运行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空运凭借其迅捷、安全、准时的特性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极大地缩短了交货期,具备快速、机动的特点,是国际贸易中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不可或缺的方式,对物流供应链加速资金周转及循环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快速交付,尽管偶尔会遭遇航班延误,但多数情况下航空运输比船舶、卡车或铁路交付更为快捷,且飞机按固定时间表运行,这种可靠性在安排运输时极具价值,尤其适用于需要及时(通常为隔夜)交付的易腐烂货物。同时,航空运输提供了更强的安全性,飞机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影响极小,严格的飞行检查站和飞行过程中的极少干扰确保了最佳的保护和安全处理。不过,航空运输也存在一些劣势,成本方面比卡车运输更为高昂,原因在于燃料成本高,以及门票、维护、检查站、特殊材料处理费、集装箱等额外费用。当陆地物流可作为选项且无需保证快速交付时,卡车运输通常是更为经济的决策。此外,由于航空运输的特性,部分公司可能会面临一些限制,包括尺寸、重量和产品限制。飞机的载重能力固定且有限,许多危险材料无法通过航空运输。 ### (三)国际海运 国际海运是国际贸易中最为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总运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均依赖海洋运输,我国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物亦是如此。与航空运输相比,船舶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承载极为沉重的负载,是散装运输大件物品(如金属、农产品、建筑用品等无法通过飞机合理容纳的物品)的首选运输方式。海运的优势包括能够容纳更多空间和重量,货船长度各异,可承载数千吨重量,对于必须同时移动的超大产品或大批量产品,船舶往往是最佳且唯一的选择。同时,海运成本低于空运,由于燃料成本较低,货船按既定时间表运营,运输延误的机会相对较少。然而,海运的缺点是时效较慢,尽管船舶能够承载更大负载,但运输所需时间较长,对于依赖快速交货的企业而言,通常并非首选运输方式。 ### (四)国际铁路运输 自铁路诞生以来,火车在全球贸易和物流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铁路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仅次于海运,是一种主要运输方式。其最大优势在于运量较大、速度较快,运输风险明显小于海洋运输,且能够常年保持准点运营。铁路运输能够提供更大的承载能力,可长距离运输重型散装货物,如煤炭等,其承载重量远超卡车运输。同时,火车按固定时间表运行,减少了延误的可能性,是一种可预测且可靠的运输方式。由于铁路独立运营,相较于卡车货运,受交通拥堵或恶劣天气等困扰而导致延误的情况较少。此外,火车运行所需燃料较少,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过,铁路运输也存在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其运输时间比卡车和空运慢,且在整个装运过程中通常需要多次转运。另外,并非每个区域都有铁轨覆盖,因此铁路运输几乎总是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才能实现产品的高效交付。 ### (五)国际公路运输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是指国际货物借助特定运载工具,沿着公路跨越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移动过程,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公路运输的特性决定了其最适用于短途运输,它能够将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连接起来,达成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实现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公路运输可配合船舶、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完成运输全程,是港口、车站、机场集散货物的关键手段。尤其在鲜活商品、集港疏港抢运等方面,能够发挥其他运输方式难以企及的作用。可以说,其他运输方式往往依赖汽车运输来完成两端的运输任务。公路运输自身也是一种独立的运输体系,可独立完成进出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是欧洲大陆国家之间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的边境贸易运输、港澳货物运输也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公路运输独立完成。尽管公路运输具有诸多优势,但在选择之前仍需考虑一些重要因素,例如时效性方面,公路运输可能耗时较长,且比其他运输方式更易受到运输延误的影响。卡车在主要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约为每小时 60 - 70 公里,封路、恶劣天气或交通拥堵等因素也可能对交货时间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 (六)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简称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它是指依据国际多式联运合同,采用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的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国际多式联运适用于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因 85% - 9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所以海运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占据主导地位。多式联运具有众多优势,包括责任统一,手续简便;能够节省费用,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提升运输组织水平,使运输更加合理化;实现门对门运输。从政府角度来看,发展国际多式联运有助于加强政府对整个货物运输链的监督与管理;保证本国在整个货物运输过程中获取较大的运费收入比例;有利于引进新的先进运输技术;减少外汇支出;改善本国基础设施的利用状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指导职能,保证采用对环境破坏最小的运输方式,以保护本国生态环境。 ### (七)集装箱运输 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借助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并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能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其优势明显,可提升货物运输安全性,大幅减少传统运输方式中人力装卸、搬运的次数,有效避免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货物破损、湿损、丢失等货运事故,降低经济损失。同时,能够节省货物包装材料,使用集装箱运输可简化或无需运输包装,节省包装材料与费用,降低商品成本。此外,还可简化货运作业手续,以箱作为货物运输单元,减少繁杂作业环节。在装卸作业方面,其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由于集装箱装卸作业适于机械化,大大缩短了集装箱在站(港)的停留时间,加速了车船周转和货物送达。集装箱运输还能降低运输成本,货损、货差大幅减少,货物保险费随之下降;开展“门到门”运输业务后,可大量节省仓库建造费用和仓库作业费用等。并且,集装箱作为规格化货物运输单元,便于自动化管理。 ## 三、总结 在选择合适的国际运输方式时,需要综合考量货物特性(包括货值、材质、包装、尺寸和毛重等)、时效要求(紧急程度)、货源所在地、特殊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全面权衡,方能得出最优的运输方案。